推行中小学“学习筑梦”选修课和思政课教学试点工作;全面开展近视眼防控工作,为22所中小学、571个班级配备护眼灯;合理控制班额,56人以上大班额比例控制在5%以内;启动新建义务教育学校3所,改扩建中小学校4所,改善办学条件,增加学位供给……日前,记者从2021年吉林市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,今年吉林市将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,深化教育综合改革,完善促进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,全面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。
立德树人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
针对当前办学短视、功利问题相对突出,中小学生太苦太累,教育评价导向不够科学,高考的指挥棒难以撼动等问题,吉林市要切实把“立德树人”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着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。
推行中小学“学习筑梦”选修课和思政课教学试点工作,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、校长带头走进思政课堂、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制度。注重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的深度融合,拓展“时事新闻课”的育人功能。完善《吉林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考评细则》,推进德育工作“一校一案”落实。巩固“家校合作”成果,出台《吉林市中小学校家长学校工作五年发展规划(2021—2025年)》,强化家庭、学校、社会协同育人。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,建设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。
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,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,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。认真组织好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。举办全市中小学生篮球、足球、田径运动会、冰雪运动会等体育赛事。继续实施“筑梦冰雪·相约冬奥”中小学生冰雪活动普及工程。全面开展近视眼防控工作,为22所中小学、571个班级配备护眼灯,全面提升学生在校学习和视觉环境硬件保障水平。
强化美育熏陶。实施学校美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。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戏曲进校园,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。举办全市第十三届中小学生艺术节。注重环境育人和文化育人相结合,努力营造美丽、文明、书香校园。增强劳育实践。在劳动内容选择上动心思、想办法,密切家校配合,创造劳动机会,开展劳动实践。充分发挥劳动实践基地和校外活动场所的优势,以劳动教育促进学生体质健康,培养劳动习惯,弘扬劳动精神。
要按照国家和省要求,加强中小学生作业、睡眠、手机、读物、体质“五项管理”。作业管理要明确各学段要求,严控总量,不得要求家长批改作业;睡眠管理要保证充足,养成良好作息习惯;手机管理要疏堵结合、对症下药,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,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满足学生应急通话需求;读物管理主要为课外读物和教辅管理,要以推荐目录为主,注重内容管理和推荐方式的管理,具体用什么内容由家长去选择,教育部门要把好关。体质管理不能简单地归结于体育教育,要作为学校管理内容,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。
公平公正 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
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,“扩大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、提升教育质量,力促教育公平,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保障充分、优质均衡的教育”,仍是吉林市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。
吉林市将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,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,积极引导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,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和城市新增人口集中区域学前教育资源短板。加大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及移交力度,巩固治理成果。全面启动幼小科学衔接行动计划,纠正“小学化”倾向,提高办园质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