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教室采光照明的相关标准有哪些呢?《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近视防控卫生要求》GB 40070-2021、《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》GB7793-2010和《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教室照明设计规范》DB31/T539-2020。
《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近视防控卫生要求》GB 40070-2021
该标准于2021年2月20日发布,为强制性国家标准,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均为是强制性指标,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。标准规定了与近视防控相关的教科书、教辅材料、学习用杂志、学龄前儿童学习读物、普通教室照明灯具、读写作业台灯和教学多媒体等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的卫生要求。适用于企业、中小学校、中等职业学校、幼儿园和校外培训机构生产、制作、经营、提供的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。当然需要注意的是,本标准不适用于专用教室和公共教学用房照明灯具。
下面,我们来重点关注一下普通教室照明灯具的卫生要求。
灯具应通过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。此要求从光安全角度出发,明确教室照明灯具要具备基本的安全基础。
相关色温应不小于3300K,且不应大于5300K。色温指的是绝对黑体加以不同温度所产生的不同颜色,可以简单理解为色彩的温度。此要求考虑到不同时段和不同学习场景,色温的范围为3300K~5300K。
一般显色指数Ra不应小于80,LED灯具R9应大于0。光源对物体的显色能力称为显色性,相同光色的光源会有相异的光谱组成,光谱组成较广的光源可能提供较佳的显色品质。对于一般的灯具显色指数Ra不应小于80,LED灯具显色性更优,所以有更高的要求,增加了红色指数R9的要求,应大于0。
对于GB 7000.1 中不免除视网膜蓝光危害评估的灯具,应根据IEC/TR 62778进行评估。黑板局部照明灯具的蓝光危险组别为RG0或RG1,教室一般照明灯具的蓝光危险组别为RG0。白光是由多种单色光混合形成的,最基本的三基色光即红光、绿光和蓝光。蓝光的波长在400-500nm之间,光子携带能量最多,称为高能量光。其主要危害是高能量蓝光光辐射引起的光化学反应,危害视网膜。由于LED灯蓝光成份较为丰富,光源亮度往往很高,所以LED灯可能存在蓝光危害风险。该标准中对黑板照明灯的蓝光危害组别要求为RG0或RG1,教室照明灯则要求更高,为RG0。
灯具在其额定电压下工作时,其光输出波形的波动深度应不大于下表的限值要求。此要求主要是解决频闪问题,频闪是以一定频率变化的光照射下,使人观察到的物体运动呈现出不同于其实际运动的现象。频闪效应是由光源闪烁引起的,会导致视觉疲劳、偏头痛、视力模糊等症状。减轻频闪可以通过提供恒定、无振荡的电流来解决,因此在光输出波形频率f一定的情况下,对光波动深度限值%做出了要求,光输出波形频率越低,对光波动深度限值要求越严格。
《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教室照明设计规范》DB31/T539-2020